河北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

2025届生产实习圆满落幕


深耕廊坊实训基地,

以产教融合培育智能制造新力量


近日,河北工业大学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智能控制系自动化专业2025届大四学生为期4周的生产实习工作圆满结束。本次实习作为控制学科核心实践环节,创新采用“校内专题+校外专项”双轨模式,其中在中国天津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开展两周实训,强化机器人专项训练;廊坊分校开展第三周实训,依托京东集团技术支持与“政校行企”协同资源,让135名学生沉浸式体验智慧物流自动化技术,成为理论落地实践、课堂衔接产业的关键纽带。


实习整体部署

模块化设计,筑牢实践育人根基

本次生产实习面向自动化22级4个班级,总时长4周,分为“1周校内专题+3周校外专项”两大部分。专题课程以校内讲座与实操形式开展,为学生夯实理论应用基础;专项实训则分两阶段前往校外实训基地。实训过程中,严格执行“上午9:00-12:00、下午13:00-16:00”实训作息,通过签到、班长清点乘车人数、提前向跟队老师报备请假等制度,保障“中天实训”有序推进。

廊坊实训全景

从开班启航到实操深耕

解锁自动化技术新实践

第三周在廊坊分校的实训,作为本次实习的“核心实践单元”,依托国际现代商贸物流学院产教融合平台,联合京东集团打造高度仿真的工业场景,让学生在智慧物流自动化技术实践中,实现从“知识吸收”到“能力转化”的跨越。

开班明志:锚定实践方向,凝聚育人共识

9月22日,廊坊分校国际现代商贸物流学院内暖意融融,自动化专业2025届生产实习开班仪式隆重举行。郎校长在致辞中,向支持实习的廊坊分校、国际现代商贸物流学院及京东集团表达诚挚感谢,并为学生点明实训意义:“京东‘狼系列’智能物流机器人系统,是自动化技术的绝佳实践载体——地狼AGV的毫米级定位、飞狼无人机的飞控稳定,都是你们将课堂理论转化为工程能力的‘活教材’,希望大家以参与者、共创者身份,在真实场景中锤炼本领。”

实训深耕:从部件组装到系统探索,玩转智慧物流技术

开班仪式后,135名学生按每组23人分为6组,开启为期一周的“沉浸式”实训。每日清晨7:30,学生们乘车出发,历经1.5小时车程抵达基地,围绕“智慧物流自动化”核心,展开多维度实践:

安全先行,筑牢实训底线:实习首日,学生集中参与安全教育培训,系统学习工业现场操作规范、设备使用禁忌及应急处理流程,为后续实操筑牢安全根基。

亲手组装,掌握核心技术:在“地狼装配实训”环节,学生从部装1、部装2到总装1至5,亲手完成丝杠、左右驱动轮、旋转电机等关键部件的组装,再到自研控制管理模块、电源管理模块的接线操作。拧螺丝、接线路、调参数,每一步都细致严谨,最终成功组装出“地狼”机器人,在动手过程中深化对机械结构与电控系统的理解。

系统调试,破解技术难点:“地狼系统培训”课程中,京东技术专家与学校教师协同指导,详解AGV动态路径规划、多机协同调度原理。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的“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尝试优化机器人定位精度,解决调试中遇到的路径偏移、信号干扰等问题,切实感受控制算法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

场景拓展,洞察产业趋势:除核心实训外,学生还走进工学堂、具身智能实验室、国际商贸平台等前沿技术展示区,观察“飞狼”无人机在物流配送中的应用,了解即将落地的智狼、天狼、战狼机器人的场景规划,深刻体会自动化技术如何覆盖“空地一体、快慢结合”的智慧物流全流程。

参观学习,链接产业实际:“实习工厂参观”环节,学生走进京东智慧仓储中心,见证自动化分拣系统、智能货架与地狼AGV的协同运作,直观感受“从货物入库到出库”的全流程自动化,理解自动化技术对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社会物流成本的重要价值。

实习心声与成效

以实践赋能成长,书写自动化人才培养新答卷

学生感言:理论落地见真章,实践启智明方向

实训结束后,学生们纷纷分享收获,字里行间满是成长与感悟:

自动化223班崇锐说:“以前觉得‘智慧物流’很抽象,这次亲手组装地狼、参观智能仓储,才直观感受到物联网、人工智能如何让物流从‘人力驱动’转向‘技术驱动’,也让我对自动化专业的行业价值有了更深认知。”

同班级的杜涵博同学感慨道:“地狼机器人要在复杂仓库环境中避障、协同,货架尺寸还得与机器人精准匹配——这让我明白,好的技术不仅要突破创新,更要贴合场景需求,这对我未来做工程设计很有启发。”

郝江山同学则表示:“调试地狼定位时,我才真正理解课堂上的‘控制算法’不是公式,而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这次实习让我知道,只有把理论和场景结合,知识才有真正的价值。”

育人成效:深化产教融合,培育新时代工程师

本次生产实习,尤其是廊坊分校的专项实训,不仅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强化了“使用现代工具”“设计解决方案”的能力,更在团队协作中提升了项目管理与沟通素养。这既是河北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落实“工学并举”办学理念的生动实践,也是学校深化“政校行企”协同、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未来,学校将继续依托优质产业资源,为自动化专业学生搭建更多“从课堂到产业”的实践平台,助力培养具备创新思维、行业视野与实战能力的新时代自动化领域骨干人才,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注入更多青春力量。

图文:陈鹏 刘斌 孙昊

排版:郭晨瑄

责任编辑:许红 郝微 段贺严 杨淏然

审核:平熙 郝小可

智能学院全媒体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