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自贸港 共享新机遇”

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

对接活动(海南)成果

新闻发布会

实录

(2025年10月17日)


图片


图片


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新闻发言人廖宝祺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出席海南省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本场新闻发布会我们聚焦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海南专场活动。本次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主体活动已圆满落下帷幕。本次活动以“共建自贸港 共享新机遇”为主题,成功搭建了跨区域产业协作的高端平台,达成了一系列丰硕成果。为帮助包括媒体朋友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及时、全面地了解本次活动取得的成效,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秀好女士;海口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冯勇先生;儋州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陈评女士;中共文昌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袁世英先生;澄迈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柴淼女士。请他们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的提问。


下面,首先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的王秀好女士作主发布。



图片


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秀好: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共同见证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海南)取得的丰硕成果。我谨代表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海南自贸港产业发展的各位媒体朋友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次活动,以“共建自贸港 共享新机遇”为主题,以“1+4+N”为活动架构,搭建起海南对接优质产业资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其中,“1”指的是1场高规格开幕式;“4”指的是今天下午刚结束的4场专题对接活动;“N”场配套活动以“一对一”会见、集中会见及项目签约等方式开展。明天我们还安排了多条实地投资考察线路,让各位企业家朋友们更直观地感受海南自贸港的发展潜力和投资环境。


我省高度重视产业区域合作,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产业转移决策部署,多措并举推动产业转移合作取得实效:


一是强化政策与要素保障,夯实产业承接基础。系统梳理适配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的80多条细分领域产业发展路径。打造全省统一的政策兑现平台“海易兑”、实现政策找企业。创新建立市场化配置机制,推行“土地超市”,为项目精准匹配所需政策和要素资源。二是用好高端展会平台,拓展产业对接渠道。借助博鳌亚洲论坛、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全球产业招商大会、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等国际性平台,广泛宣介海南机遇、推动产业合作走深走实。三是深化区域协同合作,构建产业共赢格局。自2023年起,我们积极推进湘琼、粤琼等区域合作,成功引进三一集团、中联重科、湘科、东鹏特饮等龙头企业项目,与湖南、广东等省份形成了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四是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护航项目高效落地。坚持全省一盘棋,营造尊商亲商安商的浓厚氛围,让好企业、好项目引得进、落得下、发展好。



在各方通力协作下,本次产业转移对接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截至今天,全年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累计签约项目238个,总签约额超千亿元。活动期间,成功促成110个项目集中签约,此外还有一批项目正在考察洽谈中,重点涵盖四大重点产业领域:


现代生物医药及高端食品加工产业充分发挥自贸港政策与乐城先行先试政策叠加优势,吸引创新药研发、高端医疗器械、食品精深加工等领域的一批重点企业签约合作,展现出海南自贸港政策在产业发展方面的强劲赋能效应。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聚焦海洋装备、清洁能源装备、游艇船舶维修制造等领域,成功引进一批重点项目,体现了海南高端装备制造服务国家战略、辐射海内外市场的独特发展路径。


商业航天产业围绕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和“航天+”产业,在卫星研制、发射服务、数据应用和交易等关键环节,签约落地一批重点合作项目,将助力海南打造商业航天新高地。


数字经济产业加快推进5G-A和“万兆自贸港”建设,在大数据、人工智能、跨境数据流动、半导体、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等领域,引入多家数字科技头部企业,努力“向数图强”。


“潮起海之南,逐梦自贸港”。海南这片热土,始终承载着开放与创新的时代使命。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实现产业跨区域深度合作、提升协同发展能级,更充分彰显了海南自贸港的开放活力和无限潜力。


我们诚挚邀请全球企业家、投资者选择海南、投资海南、扎根海南,与我们携手并肩,共同谱写“共建自贸港、共享新机遇”的崭新篇章!


谢谢大家!


廖宝祺:


非常感谢王秀好女士的详实介绍和诚挚邀请。接下来,进入答记者问环节。请记者朋友在提问前通报自己所代表的媒体机构。现在开始提问,请举手示意。


>>>

答记者问



图片


海南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海口作为这次活动的举办地城市,在服务保障和利用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招商引资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突出成效?




图片


海口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冯勇:


谢谢你的提问。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于12月18日自贸港封关运作临近之际在海南举办,意义重大,大会规格和各方关注度很高。作为协办单位和属地城市,海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以“最高标准、最实举措、最优服务”推进招商签约、综合服务保障、嘉宾考察接待三项核心工作,均取得了丰硕成果,有力保障大会圆满顺利举办。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海口的有关工作情况。


一是高标准服务保障,体现自贸港效率和“温度”。海口充分发挥服务保障国家级大型展会的经验优势,成立市长任组长、相关副市长任副组长,21家保障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工作专班,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定期调度,各保障单位分别制定方案预案、开展检查演练,做到组织严密、运转高效。主要抓好几方面工作:织密“安全网”,提前开展安保、消防、卫生、食品安全等检查,大会期间部署充足力量驻点保障到位;坚持“优服务”,为企业安排专属联络员,开设绿色通道,提供政策咨询、注册落地等“一站式”服务;全力“强保障”,水、电、网络、场馆设施等保障单位全程护航,做好市容环境净化、绿化、美化工作。各项综合服务保障工作获得与会嘉宾的一致好评。



二是全面动员抓招商,交出亮眼签约“成绩单”。海口始终将产业转移承接、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在大会前三个月就组建了由市领导带队的招商专班,通过“一把手”招商、各类活动招商、资本联动招商等系列举措,针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开展靶向对接。本次大会,海口共签约57个项目,签约金额200亿元,均占全省总数的一半左右,签约企业显示度高、代表性强,其中不乏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相关行业龙头企业,如中国黄金集团、中国航空器材、通用三洋、国智干细胞、超图软件、浪潮云洲等。我市主办的现代生物医药与高端食品加工专场活动有27个项目签约,签约额114多亿元,一批优质产业项目达成合作,为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三是多措并举强产业,推动大会成果落地深化。今年以来,海口借助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契机,营造“大招商、招大商”浓厚氛围,狠抓“签约率、落地率、开工率、投产率”,以项目引领产业强链行动,前三季度签约落地重点项目120个,20个项目已在年内升规纳统。外资到账超90亿元,同比增长90%。


在开幕式上,我市推介了海口“5+3”重点产业体系。本次大会我市签约项目全部属于“5+3”产业范围,其中,数字经济、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三个重点领域签约总金额超100亿元,项目落地后将有效带动主导产业发展。


为拓展深化大会成果,进一步推动产业强链延链补链,我们将用好用足大会的辐射效应、溢出效应,抓好几项工作:抓招商成果转化,服务推动57个签约项目尽快落地,助力重点产业提速提质发展,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优质配套企业落地;继续狠抓招商引资工作,通过建强机制队伍、出台产业政策、强化区域合作、各方联动招商、发挥基金作用等,多措并举,推动投资促进工作取得更大成效。抓服务质量优化,及时总结活动服务保障经验,固化长效机制,将定期回访、联络员等做法应用到招商和服务中,与参会企业保持“心连心”。抓区域合作深化,借助大会契机,与参会省市深化交流,与省内兄弟市县加强沟通协作,共同推动自贸港产业高质量发展。


海口将始终以“最优环境、最好服务”承接产业转移、吸引优质投资,着力为海南自贸港建设贡献海口力量。欢迎更多企业来海口共寻机遇、共谋发展。


谢谢!





图片


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儋州当前正奋力打造海南高质量发展“第三极”,请问可否简单介绍下儋州在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中取得了哪些成绩?同时,近年来在产业转移方面的成果中有哪些比较突出的案例?




图片


儋州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陈评:



谢谢您的提问。近年来,儋州深入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门《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要求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构建海南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关要求,结合海南自贸港战略定位,充分发挥海南自贸港独特的政策优势、丰富的资源禀赋、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交汇点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儋州洋浦产业配套、政策先行先试、区位和航运便利、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等优势,充分用好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重要平台作用,持续推动儋州洋浦与全国兄弟省市地区在产业转移对接中实现区域协同发展、产业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助力海南自贸港经济高质量发展。


下面我分享儋州洋浦在几个重点产业的发展成果:


一是在石化新材料产业方面。以产业链“链主”海南炼化为依托,成功承接了一批产业转移项目落地洋浦化工园区,如山东京博年加工200万吨沥青项目以及10万吨/年POE新材料标杆项目、湖南石化17万吨/年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项目、奥克化学20万吨/年环氧衍生绿色能源新材料项目、河南省济源鸿辛橡胶15万吨/年绿色低碳湿法混炼纳米复合橡胶项目。通过以上项目的精准落地,儋州洋浦石化新材料产业链实现补链强链延链,进一步提升洋浦化工产业园产业链的完整性、协同性与核心竞争力。


二是在新能源产业方面。以“海上风场资源禀赋+装备制造+国际市场”作为发展思路,打造海上风电及其装备制造全产业链,以洋浦港口优势支撑面向东南亚的新能源产业市场。已落地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包括来自四川东方电气、上海远景能源、上海电气、江苏亨通海缆在内的多家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企业。


三是在数字经济领域方面。儋州市打造了全国首个数字加工贸易区、数据跨境场景应用场景持续落地,落地的润泽国际信息港智算中心等重大项目,吸引了桉菏数产等链主企业入驻,开展“来数加工”业务。此外,桉菏数产还建立了数字贸易一体化集栈,33家数字贸易企业注册落地儋州。


四是在健康食品产业方面充分利用海南自贸港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双15%”所得税等核心政策,落地了一批健康食品企业。比如,海南澳斯卡国际粮油有限公司,企业的负责人在今天上午的开幕式作了发言,企业充分利用海南自贸港核心政策实现了快速发展。印证了企业负责人常说的:“洋浦(海南)给我机会,我还洋浦(海南)惊喜”。此外,还落地了黑龙江大庄园牛羊肉、北京东颐食品、江西煌上煌、马来西亚闵和粮油、京粮、河南锅圈、山东龙大等一批国内外优秀的企业。


五是生物医药产业方面。我们紧密衔接海南生物医药产业布局,结合儋州产业基础,制定了《儋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研究布局医药原辅料核心基地,已吸引青岛海智源IPE、万特制药洋浦制药基地、合肥特菲创新研发中心及生产基地等项目落地。


在儋州市全市的共同努力下,今年以来,我们签约产业项目102个,固定资产投资约383亿元,在本次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中,儋州有10个标志性的项目在活动现场签约,这些项目的签约将成为儋州下一步经济发展储备发展“动能”。


下一步,儋州将以此次产业转移发展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持续引进和承接一批与海南自贸港政策相契合,与儋州、洋浦产业发展相匹配,具有支撑性、带动性的优质项目,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儋州力量。


谢谢!





图片


海南日报新媒体中心记者:


我们知道文昌依托航天发射场,具有发展商业航天产业的巨大优势,这些优势具体表现在哪儿?另外,近年来文昌商业航天产业取得了哪些重点成效?本次专场活动取得了哪些亮点成果?




图片


中共文昌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袁世英: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国际航天城”是文昌最亮丽、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名片”;“商业航天”是文昌最吸睛、最具标志性的“产业名片”。我们有着三大明显的发展优势:一是区位优势。文昌是唯一兼具“低纬度+滨海发射”双重优势的航天基地,具有不可复制的发射与回收地理区位优势。二是政策优势。依托海南“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政策,并独享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为海南特别制定的商业航天促进政策,航天企业可享受进口设备免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三是产业生态优势。文昌依托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坚持“以场带产”,成功引进了火箭院、国家航天局、中科院空天院、中国星网等为代表的产业链主单位。目前,已汇聚近3000家企业,其中航天类企业超700家,构建起“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三链”协同的商业航天产业生态。


本次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文昌市依托产业和政策优势,成功签约九天行歌(海南)火箭贮箱及火箭动力系统子级总装基地项目、卫星结构热控产品产线建设与运营项目、航天超算中心数字加工贸易项目等9个项目,总投资额16亿元,主要呈现三大特点:


一是航天产业链承接成效显著。本次商业航天专场对接活动成功签约了卫星电子单机产线建设与运营项目、尼泊尔S2S卫星搭载发射服务项目等4个项目。目前,正在大力推进商火公司海南总装测试复用工厂及靠前运营保障基地项目、重型运载火箭等项目年底落地,总投资有望超百亿。


二是商业航天全产业链加速闭环。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已具备“双工位、多型号、高频次”发射能力,3、4号工位正在加速建设,预计2026年具备发射能力,力争2030年达成航班化发射目标。目前,星际荣耀运载火箭总装总测复用工厂(一期)已竣工投产,我们正在持续推进发射工位及海上回收平台建设,卫星超级工厂即将建成投产,将带动相关配套产业集聚发展。



三是“航天+信息”“航天+文旅”等产业相互融合,构建新业态。依托海南自贸港政策,聚焦遥感数据领域,将航天产业优势与数字贸易创新深度融合,建成“澜沧江—湄公河卫星遥感数据中心”,泰国低时延跨境数据专线,与香港天文台签订气象数据服务合同,实现国内首单气象卫星数据出口;牵头实施“上合组织卫星遥感数据与应用综合示范项目”,在哈萨克斯坦建设数据接收处理系统,以及联合泰国申请共建“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共同设计运营澜湄智能计算卫星星群;联合40余家单位深化论证“国际卫星数据交易服务平台”建设方案,推动卫星数据资源标准化、资产化与国际化。目前,我们已启动国际卫星数据交易服务平台建设,计划牵头成立亚洲商业航天联盟,联合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及西亚地区伙伴,搭建民商航天国际平台,启动全球卫星AIT总部基地建设,打造面向全球的共享AIT工厂,支持500公斤级卫星批量生产。与此同时,文昌航天瑶光观礼平台、航天观礼中心、极星陨石博物馆、航天科普中心已投入使用,航天主题公园正加速落地。2025年夏季发射活动带动周边民宿预订率超90%。预计明后年,航天文旅产业规模将不断突破新高,并有望成为全球航天文化新地标。来文昌看火箭发射,已成为游客到海南必打卡项目,未来一周发射一次火箭将不再是奢望,到海南看火箭也会成为一种标配。


文昌已经迈入多重发展机遇叠加期、高质量发展的窗口期、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期,诚挚邀请各位企业家常来文昌走一走、看一看、住一住,欣赏碧海蓝天的自然之美,感受千年古邑的古朴厚重,体验航天事业的逐梦苍穹。


谢谢大家!





图片


海口日报记者:


请问能否简要介绍本次数字经济产业专题对接活动的成果?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澄迈在本次活动中收获颇丰,作为海南自贸港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阵地,下一步澄迈将采取哪些具体举措,来推动数字经济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图片


澄迈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柴淼: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数字经济产业专题对接活动共吸引了腾讯、华为等超16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近200名嘉宾参加,现场签约中阿国际科创园创安嘉业项目等重点项目32个,总投资额超过46亿元,成果丰硕。而澄迈也非常重视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近两年累计签约数字经济项目33个,意向投资额47.367亿元,覆盖了跨境人工智能、游戏、跨境电商等多个赛道,为海南数字经济产业链注入了强劲动能。


澄迈作为海南省唯一连续2年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的县级行政区,全面实施“青年澄迈、文化澄迈、数智澄迈、幸福澄迈”的“四个澄迈”发展战略。在数字经济领域已培育千亿级数字经济产业园区——海南生态软件园,园区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首批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注册企业超17000家,2024年营收超2000亿元,税收120亿元。本次专题对接活动的成功,坚定了澄迈发展数字经济的信心。下一步,澄迈将不满足于简单的企业集聚,而是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可替代的、富有生命力的“产业新生态”。


一是持续完善政策体系,构筑产业发展的“强磁场”。围绕数字贸易、游戏、跨境电商、数字文创等多个重点领域,我县今年已陆续印发促进游戏、动漫和数字文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壮大批发、零售业和营利性服务业的政策措施等多项政策,未来我们将针对更多数字经济领域制定专项扶持政策,并以推广券、算力券、企服券等多元化工具作为配套支撑,聚焦企业经营痛点,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是聚焦“出海”核心战略,打造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数字枢纽。我县正围绕跨境电商、制造业、新能源汽车、数字文化、游戏“5”大出海场景,系统构建企业出海服务体系。在游戏出海领域,澄迈建设运营的PlayOL平台已成功助推114款游戏一站式出海,目前海外注册用户超360万;在跨境电商领域,落地开展直播企业超30家,与来自俄罗斯、希腊、西班牙等12个国家60余名外籍主播签约合作,直播场次超3000场。澄迈正持续拓宽出海通道,不断丰富出海场景,助力更多数字经济企业融入全球市场。


三是优化服务生态,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着力打造专业化“招商铁军”,推动政策信息精准直达,为企业选址落户提供全程指引。通过持续优化审批流程,将企业注册时间压缩至半天,项目从签约拿地到办好施工手续最快仅需7.5小时,落地效率显著提升。同时创新构建“专项行动+规上企业”双轨并行包联服务体系,目前已为404家企业配备“一对一”服务专员,实现服务覆盖精度与响应效率的“双突破”。在金融支持方面,我县建立“母基金+子基金+专项基金”组合体系,为企业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助力企业稳健成长。


未来,澄迈将进一步构筑精准的政策体系、打通全球化的出海通道、打造极速高效的服务生态,不仅要做企业成长的“沃土”,更要成为助力中国企业扬帆出海的“枢纽”,与各位企业家朋友一起共同打造充满机遇的数字经济“产业新生态”。


谢谢!





图片


南方日报记者:


刚刚发布人详细介绍了本次活动的整体成果。我想进一步了解,本次产业转移有哪些鲜明的特色和亮点?




王秀好: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关于本次活动的特色与亮点,我简单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成果丰硕。产业转移对接的核心是“实效”,本次活动不仅有力促进了产业升级,也推动了区域合作走深走实。从签约项目看,既有与中国黄金、航天科技、中航材等央企的深化合作,也有海信集团、中南智能、华芯邦、先声药业等上市公司和知名民营企业一批项目落地。既有生物医药、高端食品加工等优势特色产业项目,又有商业航天、深海科技等未来型科技产业项目。


第二,嘉宾云集。参与本次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的嘉宾近1400人,规模超预期,既有来自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企业代表团,又有来自湘琼、粤琼、浙琼等双向合作的投资考察团。其中,包括500强企业、上市公司、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投融资机构、科研院所、行业组织,以及兄弟省市的政府部门和园区代表。


第三,海南自贸港政策效应显著。一大批产业合作项目签约落地,彰显了海南自贸港政策的独特魅力。参会嘉宾纷纷表示,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在即,高度开放的政策环境、广阔无垠的市场前景、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更加坚定了大家投资海南的信心。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封关在即、未来已来。我们再次诚邀大家,选择海南、投资海南,共建自贸港、共享新机遇。


谢谢大家!



廖宝祺:


谢谢王秀好女士的回答。本场发布会答记者问环节就进行到这里。发布会后各位记者如果有进一步的采访需求,欢迎与我们省新闻办工作人员联系,也请大家关注“海南发布”“海南工信微报”“海口发布”“这里是儋州”“文昌发布”“澄迈新闻”微信公众号、“海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平台后续发布的相关信息。


“共建自贸港,共享新机遇”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正在发生的生动实践。我们诚挚希望各位媒体朋友能够用妙笔生花和精彩镜头,广泛宣传本次活动的丰硕成果,共同讲好海南产业发展的新故事。“投资海南,就是投资未来。”诚挚邀请全球企业家、投资者到海南投资兴业。


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来源:海南省新闻办公室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微信号:hngxwb

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官方微信